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5種華語詞彙教學方法分享及華語詞彙基本概念

5種華語詞彙教學方法分享及華語詞彙基本概念

 

詞彙」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,另外兩大要素還包含有語音及語法。

今天主要來分享關於華語詞彙的教學法

以下這些教學法很多都是之前修華語教學課程時的課程隨筆,再另外補充上自己這一兩年來的一些教學經驗分享,如果有不夠清楚的地方或是任何問題,都歡迎留言討論喔!:)

在分享教學法之前,先稍微介紹一點華語詞彙的基本概念。正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」相信當你了解它多一點,之後備課時就更能得心應手囉!

華語詞彙結構

所有詞皆由「語素」構成,語素為語言的最小單位,同時也是構詞的最小單位。

單音節語素(單個漢字組成的語素):天、地、我、書、肉、兒、人…

雙音節語素(兩個漢字組成的語素):惆悵、葡萄、蘿蔔、蜻蜓、蜘蛛…

多音節語素(三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語素):巧克力、凡士林、奧林匹克…

從結構上看,詞彙可分成「單純詞」與「合成詞

單純詞(只能和特定的字搭配使用)例如:玫瑰、巧克力、台灣、蜈蚣、鸚鵡

合成詞又能細分為複合式重疊式附加式。(以下敘述建議搭配下圖一起看,會明瞭許多。)

 

華語詞彙結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華語詞彙結構

其中複合式構詞又以以下這五種結構為主:聯合型(並列型)、偏正型動補型(補充型或候補式)、動賓型(支配型)、主謂型(陳述型)

接下來,我們用簡單的例子來介紹這五種詞彙結構。

五種複合式詞彙結構:

一、聯合型(並列型)

這類型的詞彙又分為以下三種:

  1. 道路、聲音、幫助 (意思相同)
  2. 城市、骨肉、手足 (意思相關)
  3. 開關、始終、沒有 (意思相反)

二、偏正型

– 偏重其中一個字的意思(用前面的字來修飾後面那個字的意思)

Ex. 雪白、微笑、雞肉、閃婚

這類型的詞彙,可參考以下示範教學法:

♥ 加一策略演繹教學法:

  • 使用動畫或圖示引導,利用學生母語及透過加一策略演繹教學:(此方可用於:肉類、球類、交通工具(進口車)、國家、菜 等…教學)
  1. 先秀出左邊圖片
  2. 接著使用學生母語問學生這些圖片分別是什麼?
  3. 待學生用母語回答之後,告訴學生這個圖片的中文怎麼說,並讓學生試著念念看
  4. 秀出右邊圖片,重複上面指令及動作
  5. 最後向學生演繹:左邊的字+右邊的字=新的詞彙 (Ex.雞+肉=雞肉)
偏正型詞彙教學
        偏正型詞彙教學 參考圖示
  • 經驗分享

這種類型的詞彙能夠讓學生透過相同的邏輯來學習推測出新的詞彙。學生也能在學習初期可利用已經學會的字來認識其他新的詞彙,所以能夠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認識、累積大量詞彙,同時也能間接幫助學生增加成就感。

三、動補型(補充型或後補式)

Ex.擴大、丟掉、放下、改進、說明

動補型示範教學法:

  • 這類型的詞彙,可使用圖片、動畫進行演繹

Ex.教「擴大」:

  1. 秀出一間小房子的圖,並問學生這是什麼?
  2. 引導學生回答「一個小房子」後,秀出另一張大房子的圖,並問學生這是什麼?
  3. 引導學生回答「一個大房子」後,問學生兩張圖的差別?
  4. 演繹將一個小房子變成一個大房子,我們稱「擴大」一個地方。
  5. 接著,問學生「如果你想擴大一個地方,可能是為什麼?」或是其他類似的問題,來讓學生更加了解該如何使用這個詞彙。因為學生在思考的同時,能夠將此詞彙帶入他自己熟悉的情境,同時也更能加深他們對這個新詞彙的印象。
動補型華語詞彙教學
    動補型詞彙教學 參考圖示-擴大

 

四、動賓型(支配型)

Ex. 鼓掌、跳舞、唱歌、刷牙

  • 此類型的詞彙,可直接使用圖片影片或是老師的肢體動作來引導教學。

 

五、主謂型(陳述型)

Ex. 年輕、地震、口渴、動人

  • 此類型的詞彙,則是使用後面的字來修飾前面的字。而主謂型的詞彙剛好與偏正型的詞彙相反

 

簡單介紹完以上這五種複合式合成詞後,另外還有兩種較簡單的合成詞,分別是重疊式附加式

重疊式:

重疊式合成詞則是由相同的語素所組成,可分為完全重疊不完全重疊兩種。

完全重疊:星星、爸爸、媽媽、剛剛、天天、奶奶…

不完全重疊:毛毛雨、泡泡糖、光溜溜、亮晶晶…

 

附加式

附加式合成詞則是由詞根詞綴構成,詞綴在前的稱前綴,詞綴在後的稱後綴。也因中文習慣使用雙音節,所以有些詞彙會加上一些無特別意思的詞彙。

前加式(前綴加詞根):阿姨、老師、老鼠、第三、第五…

後加式(詞根加後綴):刀子、胖子、石頭、木頭、魚兒…

 

介紹完華語詞彙結構後,我們接著探討華語詞彙種類。

華語詞彙種類

華語詞彙種類分為基本詞(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詞彙)、專業詞文言詞國俗詞語方言詞外來詞

其中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詞彙則為「基本詞」。

基本詞反映人類對自然界、人類本身和社會生活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。它們使用率高、生命力強、適用面廣。

這類詞彙像是關於人際稱謂時空概念、數量概念、日常用品工具、人體器官動作事物、狀態自然現象

這類型的詞彙,很適合運用在「主題式」的教學。

主題教學示範:

  • 運動
  1. 秀一張圖,問學生他們在做什麼?「打籃球」(學生可用他們的母語回答)
  2. 待學生回答後,再進行中文教學演繹。
  3. 在進行教學演繹的同時,可以秀出其他使用相同動詞的圖片,像是「打棒球」「打桌球」「打撞球」,可以讓學生們更能理解如何運用此類詞組。
  4. 完成教學演繹之後,問學生「你喜歡打籃球嗎?」或是其他類似問題。
  5. 接著進行交叉互動。問另一位同學,剛剛那位學生喜歡打籃球嗎?
主題式華語詞彙教學
主題式華語詞彙教學
  • 經驗分享

除了運動這個主題之外,甜點、節日、興趣…等等也都很適合套用於此教學法。而使用主題式教學的好處是可以把所有的詞彙連結起來,增加學生的記憶點。在教學過程中,適時的使用「交叉提問」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、增加學生間的互動還能確認學生是否完全了解喔!

接下來分享關於「成語」的教學示範。

成語教學示範:

  • 知足常樂
  1. 秀一張圖,問學生看到什麼?「小朋友在玩玩具」
  2. 待學生回答後,接著問「他開心嗎?」
  3. 待學生回答後,進行教學演繹(因為一點點很小的事情而感到開心,我們可以說他知足常樂。)
  4. 秀出另外兩張圖,其中一張為相反意境的圖,同上述步驟進行演繹。
  5. 完成不同範例之教學演繹之後,提供例句,進行例句教學。(去餐廳吃飯,最想吃的菜賣完了,知足常樂的人覺得:至少還有得吃嘛!)
  6. 練習(我很胖,想減5公斤,但是只減了一公斤,知足常樂的人會覺得___?)(沒關係,有減就好了)

 

除了成語之外,生活中還有許多抽象的詞彙像是生活觀、憂鬱、義氣、特質、憂傷、無奈、特點、尷尬、高興…等

而這些抽象的詞彙,我們可以整理出意思較接近的近義詞反義詞來進行教學。這樣學生不但能一次多學幾個詞組,也較能了解這些近義詞的差別。

「近義詞」示範教學:

  • 特質:(很特別的地方,但是我們沒辦法在身體上看到的)(內在)
  1. 分別秀出幾張相同特質的圖,問學生「你們看到什麼?」
  2. 引導學生們回答之後,進行教學演繹(努力,有些人每天都很努力地念書、工作,這是他們很特別的地方,所以我們說這是他們的特質。)
  3. 接著秀出其他幾張不同特質的圖,問學生「你們看到什麼?」
  4. 引導學生們回答之後,進行教學演繹(他每天都很開心的過生活,這是他很特別的地方,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他的特質。)
  5. 例句教學(A:他成績很好,是因為他總是很努力。B:真的,努力是他很棒的特質。)
  6. 問學生「你最好的朋友,他有什麼特質?」(他的特質是善良)

 

近義詞 詞彙教學
     近義詞 教學 (特質-認真)
近義詞 詞彙教學 (特質-開心)
     近義詞 教學 (特質-開心)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特點:(特點和特質很像,可是他們不一樣)(外在)
  1. 分別秀出幾張有相同特點的圖,分別問學生「你們看到什麼?」『他們都有鬍子』
  2. 引導學生們回答之後,進行教學演繹(我們看得到的,很特別的地方,就是他的特點)
  3. 接著秀出其他幾張不同特點的圖,分別問學生「你們看到什麼?」『稻草屋頂』
  4. 引導學生們回答之後,進行教學演繹(我們看得到的,很特別的地方,就是他的特點)
  5. 問學生「你去過什麼很棒的地方?那裡的建築(architecture)特點是什麼?」以及「你最好的朋友,他有什麼特點?」
近義詞 詞彙教學 (特點-都有鬍子)
近義詞教學 :特點-都有鬍子
近義詞 詞彙教學 (特點-都是稻草屋頂)
近義詞教學 :特點-都是稻草屋頂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經驗分享

在教完兩個近義詞後,可以問學生相同的問題(Ex.你最好的朋友有什麼特質/特點?)。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比較兩者的差異,確認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。老師也能拿第二的詞彙的例句套在第一個詞彙中,問學生是否能夠這樣使用。

 

除了近義詞及反義詞之外,還有另一個也很常見的多義詞(有時可以借代成其他意思)。像是花瓶、算帳…等

這類型的詞彙可使用情境例句時事影片帶入。除了讓學生了解其含義,也能清楚的了解該如何使用在現實生活中。較適合程度中高級的學生,避免造成初學者的學習及使用上的困擾。

 

綜合結語

詞彙教學的教材設計呈現上最需要注意的是清楚的圖版說明

課堂上,老師除了利用清楚的圖片幫助演繹之外,可加上交叉策略讓學生間彼此進行互動,也更能提升學生們上課時的專心度,最後,可提供例句讓學生練習,或者讓學生試著練習造句。

華語遠距同步教學實務導引

 

發佈留言